如果一家公司今后5年内利润可以保持30%的增长,如果现在的估值是15倍市盈率,那么5年后如果估值不变,它的股价应该能上涨3.7倍,如果五年后市场给估值30倍,那就是上涨7.4倍。
利润的增长很重要,买的价格低也很重要。
如果买的时候估值不是15倍而是30倍,那么如果五年后市场还只给15倍估值,即便利润增长率不变,那么股价也只能涨1.85倍;如果买的时候估值高达60倍,五年后如果市场估值还只有15倍,那这笔投资还要亏损。
再延伸开来,现在创业板整体市盈率60倍,假如创业板公司能年均增长30%,五年后市场能给60倍甚至给120倍的市盈率吗?不可能的。且不说创业板不大可能平均年增长30%,即便能达到,五年后市盈率也难以保持60倍这么高,更不要说120倍。
现在买入创业板的投资者在未来至少三至五年内是不大可能有收益的,很可能平均收益是负的。
再对比着来看银行。
按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目前的经济形式来看,至少五年内银行的息差会比较稳定或者只是略有降低,但营收的多增长部分大致可抵消略降的息差这部分。在中国的GDP年均增长7%左右的情况下,整个银行业五年内利润年均增长15%问题不大。
现在平均5倍的市盈率估值,按照15%的增长率,假设五年后估值不变,股价可上涨2倍,如估值给到10倍,股价可上涨4倍。不高但对一般投资者来说,也是非常不错的收益率了。
假设A银行2013年每股收益1元,现股价5元,市盈率为5倍。如按15%年利润增长,五年后每股收益就是2元,如果市场还给5倍市盈率,股价就应该是10元。如果给10倍市盈率,那就是20元。
以上只是说明点投资的原理,论据都是假设。
理论上,市场给一家公司的定价总是在极限高估和极限低估之间徘徊,但某个时刻一定会处在合理的估值上,这就像那个小狗理论,狗跑的再远也会回到主人的身边。
当然,在极限的低估价位买进在极限的高估价位卖出是最好的,但这很难实现。价值投资者一般都是在自认为低估时就买了,但这往往不是极限的低价,在高估时就卖了,这往往也不是极限的高价。所以买入后往往是被套,卖出后往往还继续涨是每个价值投资者难以回避的问题。
更大的问题是:股价的短期波动要忍受、市场信息的多空变换频繁要过滤、需要时间等待估值的回归过程的耐心要有,以及短期套牢和卖出后股价继续上涨的挫败感都需要承受,这些才是比选择公司和时机更难的地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