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利润表分析
利润表衡量企业经营究竟有“净利”还是有“净损”,利润表为投资者提供了公司绩效评估的依据。
企业净利的计算以“应计基础”的计算标准合理性高。在应计基础下,承认收入必须满足“赚得”和“实现”两大条件。在评估净利时,要注意有关收入费用“配比原则”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配比原则”是指:对于特定期间与收入相关的费用,必须跟着收入在同一时期承认,才能提高净利作为绩效评估的合理性。比如银行放款时,坏账费用必须与当期银行利息收入一起配比认列,而不是等到客户倒帐后才承认坏账费用;企业员工退休金费用提列也必须在员工服务期间。这些提列费用都是预估的费用,可能存在衡量误差,也具有很大的人为操纵空间。
(一)营业收入和获利能力分析
直接分析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两项指标是否表现稳定或稳定增长,长期稳定的营业收入和获利增长,是企业竞争力最具体的表现。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总成本
资产报酬率=净利润÷总资产
(二)企业成本控制分析
营业收入与管理费用比率=管理费用÷营业收入,比率低,表示管理费用控制较好。
利润率=净利÷营业收入
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如果企业毛利率高,而净利率低,表明企业要么采用“差异特色化” 经营策略,要么就是管理费用等控制不当。
(三)资产周转率
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总资产
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固定资产
存货周转率=销售费用÷期末存货金额(或平均存货金额)
(四)研发费用
观察一个企业在逆境中是否维持研发支出,也能看出其未来竞争力的表现。
(五)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优先股股利)÷平均流通股数
在一个会计年度中,增发新股或配发股票股利,会造成流通在外股票数目的变化,需要计算平均流通股数。假如某公司流通股6000股,在9月1日发行新股3000股,总流通股成为9000股,则该会计年度平均流通股数为:6000×8/12+9000×4/12=4000+3000=7000(股)。
投资决策时,每股收益通常与“市盈率”(股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结合运用,用于决定合理的股价。如预期的每股收益为4元,而合理的市盈率为15,则合理的股价为4×15=60元。只有股价显著低于60元时,理性投资人才考虑买入,一般需要至少25%的安全边际,即45元时购入,以预留因误判价值而造成的投资风险。
运用每股收益进行投资时需要注意:1、过分高估未来的每股收益;2、未能注意以往的市盈率持续下降。
评论